“喝水都能呛到?”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个小插曲,但对中风患者而言,这却是吞咽功能受损的“危险信号”。据统计,约50%的中风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,其中饮水呛咳最为常见。呛咳不仅影响营养摄入,还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,甚至危及生命。别慌!掌握这些科学方法,就能有效降低风险,提升生活质量。
中风为何影响吞咽?
中风(脑卒中)会损伤大脑中控制吞咽的神经区域,导致咽喉肌肉协调性下降。具体表现为:
食物或液体误入气道:正常吞咽时,声门会关闭防止异物进入肺部,但中风后这一机制可能失灵;
吞咽反射延迟:液体已进入气管,身体才启动咳嗽保护,此时呛咳已发生;
口腔控制力减弱:舌头无法有效将液体推送至咽喉,导致残留或滴漏。
展开剩余66%实用技巧,化解呛咳危机
1.调整姿势
坐姿:身体坐直,双脚踩地,头部稍前倾(像“点头”姿势),利用重力让液体顺利进入食道;
半卧位:卧床患者需将床头抬高至60°以上,避免平躺喂水;
偏瘫患者:用枕头垫高偏瘫侧肩膀,看护者在健侧喂食,减少误吸风险。
2.小口慢饮
分次吞咽:每次含一口液体(<5ml),分2-3次咽下,确认无残留后再喝下一口;
吞咽后漱口:喝完水用少量清水漱口,清除口腔残留,防止二次误吸;
避免说话:吞咽时保持安静,说话或大笑会分散注意力,增加呛咳风险。
3.巧用工具
防呛咳杯:杯口设计有特殊挡板,控制水流速度和方向,避免液体直冲咽喉;
弯头吸管:将吸管末端剪成斜口,插入杯底,患者只需轻微低头即可吸到液体;
带刻度容器:选择容量≤200ml的小杯子,避免一次倒入过多液体。
避坑指南:慎用普通吸管!吸管需用力吸吮,可能加速液体流入,反而增加呛咳风险。
4.专业康复训练
吞咽训练:在言语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冷刺激(用冰棉棒轻触咽喉)、空吞咽(不进食时模拟吞咽动作)等训练,增强咽喉肌肉协调性;
发音训练:练习发“啊”“呜”等单音节,促进口唇肌肉运动,帮助声门闭锁。
若出现以下症状,提示呛咳可能已引发严重并发症,需紧急处理:
持续咳嗽、痰中带血;
发热(体温>38℃)、寒战;
呼吸急促、胸痛;
意识模糊或嗜睡。
中风康复是一场“持久战”,呛咳改善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久。家属的耐心陪伴和科学护理,是患者恢复的关键!掌握这些技巧,中风后的饮水呛咳不再是无解难题。
发布于:广东省股票上杠杆资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